一个人,究竟能有多美?
是美无方物,还是倾国倾城?
答案尽在一首小诗《君子偕老》,它令天地动容,山河震荡,令天下万物尽失颜色。而它却是一名女子的化身。她就是宣姜——那个搅得卫国两代不得安宁的女子。
齐国出美女,而宣姜则是美女中的美女。
第一段:如山如河
很少有人以山河之美来比喻女子,《君子偕老》却别出心裁,可见宣姜之美,非寻常词可比拟。
诗曰:“君子偕老,副笄(jī)六珈(jiā)。委委佗(tuó)佗,如山如河,象服是宜。子之不淑,云如之何?”
“君子”是指卫宣公,宣姜的丈夫。古时女子往往冠以夫姓,王室妃嫔则冠以丈夫的号,而后才是本家姓氏。
“副”是女子的首饰,“笄”即簪子,“珈”是簪子上的玉珠。
和卫宣公白头偕老的人啊,玉簪插满头。可见宣姜出嫁时带了多少首饰。首饰是女人的武器。不喜欢佩戴首饰的女子,算得上是狠人,要么足够自信,要么已经豁出去,不想再取悦男人了。
不仅人美,宣姜的气质也很美。“委委佗佗”是说她步履婀娜,雍容自得。除了身姿好看,她还足够大气。
很少有诗人以山河来形容女人,不是山河不美,而是没有几个女人配得上“山河”二字。诗人以山河来喻宣姜,这分明是国母气象。
“象服”是一种镶有珠宝鸟羽的礼服,犹如浓彩山河,要有王者气象之人才配得上这样的礼服,才能穿出礼服的底蕴;而宣姜穿着正合身。可见宣姜的华贵与美貌。
然而画风一转,诗人随即又慨叹,这么美的宣姜为何那么不幸,被一个年老色衰的公公霸占,真让人无语。
第二段:不食人间烟火
纯粹的美,往往是不食人间烟火的。而正因为不食人间烟火,才能站在高处被人欣赏。宣姜便如此。
诗曰:“玼(cǐ)兮玼兮,其之翟(dí)也。鬒(zhěn)发如云,不屑髢(dí)也;玉之瑱(tiàn)也,象之揥(tì)也,扬且之皙(xī)也。胡然而天也?胡然而帝也?”
“玼”是指绚丽的花纹,“翟”是说古时的一种礼服,上面有翟鸟彩羽,也称为翟衣,通常是王后所穿。可见宣姜的身份,是卫国的王后。
宣姜的衣服是什么样子呢?绣着绚丽花纹的翟衣。这样的造型,很难不成为焦点。
“鬒”是指黑发,而“髢”指的是假发。列位不免好奇,古代也有假发吗?
假发可不是新兴物。古代贵族女子人人皆有。为什么呢?因为要盘髻。在很多古画、壁画中,总能见到顶着高高发髻的贵族女子。你以为那都是真发吗?假发上又插了各种发饰,简直是头比身重。我们不免又好奇,古代大概也有颈椎吧?
列位又要问了,为什么一定要顶着那么重的假发呢?因为盘髻给人一种高高在上的感觉,盘髻后很难再低头,也不能摇头晃脑,头要正、身要稳,走路也要莲步姗姗,这样的女子仪态能不端庄大方吗?
但诗人却说,宣姜的头发乌黑又浓密,根本不屑用假发。这发量,放在今天也令人啧啧称奇。头发多,说明女子肾好,睡眠好,身体棒。这大概是国君更开心的事。
“瑱”是指冠冕上垂在两耳旁的玉,“揥”指的是发钗,“扬”指眉宇间宽阔明亮,这是富态之相,“晳”就是白晳之意。
说完了头发,目光稍移,便看到宣姜那高高耸起的发髻上带着瑱,玉坠垂下,象牙制成的发钗别在旁边,衬得宣姜如雪的肌肤,阔眉舒展,自带华贵之气。
诗人不禁感叹,这女子美得简直像天仙,像来凡尘历劫的帝女。
第三段:美如国之瑰宝
已经夸到不食人间烟火了,还能美到哪里呢?王后就是举国上下最美的女人,当然就是国宝了!
诗曰:“瑳(cuō)兮瑳兮,其之展也。蒙彼绉(zhòu)絺(chī),是绁(xiè)袢(fán)也。子之清扬,扬且之颜也。展如之人兮,邦之媛也!”
“瑳”是说鲜明洁白。“展”是指古代后妃和命妇的夏季礼服,由白纱制成。
“绉”是一种表面呈绉缩式样的纱。“絺”就是细葛布,春秋战国时期一种常见的布料。“绁袢”是指白色的亵衣。
此时的宣姜穿着一袭白纱礼服,外罩一层细细的绉纱,宽大的袖口露出白晳的手。
她的眼神清秀,阔眉展颜,明眸善睐,容貌秀丽,仪态妖冶又妩媚,简直是国家级的美女,国之瑰宝。
作者声明:以上图片来自网络,侵删
上一篇:没有了
下一篇:没有了